行業資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編制后的步驟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在編制完成后,會進入一個環環相扣的實施流程,其后續步驟可以清晰地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階段。下面的流程圖能幫你直觀地把握全過程:

方案審查與報批
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后,并不會立即執行。它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批準程序,以確保其科學性和合規性。
- 初審與公眾參與:通常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初步論證。最關鍵的一點是,方案必須充分征求所涉及群眾的意見,并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這是項目能否順利推進的社會基礎。
- 逐級報批:初審通過后,方案會報送至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最終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這個過程確保了方案符合省級層面的技術標準和政策要求。
- “三區三線”調整:如果方案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或生態保護紅線等“三區三線”的局部優化調整,尤其是達到一定面積規模時,審批程序會更加嚴格,可能需要省級部門甚至自然資源部組織實地踏勘論證和備案。
項目組織實施與管理
一旦方案獲得批準,就進入了實質性的組織實施階段。這個階段強調規范操作和多主體協同。
- 責任主體與實施模式:縣級人民政府是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推進。具體的子項目則由相應的行業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依法依規履行立項、招投標、工程監理等程序。鼓勵探索項目整體立項審批的模式,以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 公眾參與:在實施過程中,鼓勵當地群眾通過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項目建設,并搭建平臺引導村民參與監督和管理。
- 風險防范:實施過程中需嚴格落實風險評估論證制度,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不得強迫農民“上樓”,對承載地方傳統文化的特色村莊要堅決保留。
項目驗收
項目驗收分為子項目驗收和整體驗收兩個層次,確保每一項工作都達到標準。
- 子項目驗收:遵循“竣工一個,驗收一個”的原則。由項目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對已完工的子項目進行驗收。
- 整體驗收:當所有子項目都通過驗收,并且相關的數據(如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地類變更等)已更新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后,方可申請整體驗收。整體驗收通常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重點核查耕地數量是否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建設用地總面積是否不增加等核心目標的達成情況。
后期管護與成效評估
驗收通過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長期的管護和持續的評估是保障整治成果持續發揮效益的關鍵。
- 后期管護: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明確管護責任主體、資金來源和管護期限。例如,農用地整理項目需要做好地力培肥和種植監管,墾造水田類項目的后期管護期限通常要求不少于6年。
- 數據更新與權屬登記:驗收后,所有因整治引起的地類、權屬等信息變化,都必須及時在國土變更調查和不動產登記系統中進行更新,確保“圖-數-實地”一致。
- 績效評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定期組織成效評估,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獎勵(如補充耕地指標),并以此作為政策優化和未來決策的依據。
核心環節與關鍵原則
不難看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編制后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其中,規范的程序、公眾的參與、嚴格的底線管控和長效的管護機制是確保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真正惠及鄉村和農民的基石。
希望這個詳細的流程分解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后續工作。如果你對其中某個具體環節,例如資金籌措方式或產業導入模式有更深入的興趣,我很樂意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