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中鐵城際從核心目標關鍵任務規劃流程和實施要點等方面梳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是當前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政策工具。下面中鐵城際將從核心目標、關鍵任務、規劃流程和實施要點等方面,為你系統梳理這份規劃的內涵與框架。
理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核心目標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同于以往單一的土地開發項目,它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其核心目標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 空間格局優化:通過統籌農用地、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解決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資源利用低效化等問題,形成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和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確保整治后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積原則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積的5%,并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 生態功能修復與環境改善: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 文化傳承與產業振興:在整治中注重保護鄉村歷史文化遺跡和鄉土風貌,并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導入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把握專項規劃的關鍵任務
一份完整的專項規劃通常需要涵蓋以下關鍵任務,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 關鍵任務 | 具體內容與要求 |
|---|---|
| 農用地整治 | 重點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低效林草地和園地整理,促進農田集中連片,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
| 建設用地整理 | 統籌農民住宅、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各類建設用地,開展農村宅基地、工礦廢棄地及其他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的整理,優化結構布局,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
| 生態保護修復 | 優化生態用地布局,恢復鄉村生態功能,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
| 歷史文化保護 | 挖掘和保護鄉村自然和文化資源,注重傳統農耕文化傳承和鄉村風貌保持,賡續農耕文明。 |
| 產業導入與發展 | 明確通過整治優化產業用地布局,保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引入和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等。 |
遵循專項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流程
為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其編制與實施通常遵循以下關鍵步驟:
- 基礎調查與問題診斷:首先要對整治區域的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產業資源、歷史文化及土地權屬等進行全面調查核實。在此基礎上,診斷出在空間布局、耕地碎片化、資源利用效率、生態系統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
- 潛力評價與目標設定:綜合分析評價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的潛力。然后,結合經濟條件、發展需求和群眾意愿,設定明確的、可量化的整治目標,包括農用地整治面積、新增耕地面積、生態修復面積等具體指標。
- 規劃編制與項目安排: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將整治任務、指標和布局要求落實到具體地塊。接著,將總體任務分解為具體的子項目,如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等,并明確每個項目的名稱、位置、規模、投資和實施周期。
-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根據子項目安排,進行詳細的投資估算。資金籌措方面,需建立“財政統籌、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統籌使用各類涉農資金,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
- 審批實施與監測監管:規劃方案需按程序報批,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審查。在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確保項目規范推進,并及時更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系統。
關注規劃實施中的核心要點
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過程中,有幾個要點需要特別關注:
- 堅守政策底線:必須嚴格落實“三區三線”管控要求。嚴禁破壞生態環境砍樹挖山填湖,嚴禁違法占用林地、濕地、草地,不得以整治名義擅自毀林開墾或調整生態保護紅線。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有嚴格的條件和程序,必須慎之又慎。
- 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整治工作必須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堅決杜絕違背農民意愿搞合村并居、整村搬遷,涉及群眾宅基地等切身利益的問題要特別慎重。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忌“一刀切”和“刮風”搞運動。需要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和區域特色,探索差異化的整治模式。例如,嘉峪關市著力打造“戈壁綠洲農業生態莊園”,而梅州市則強調發展林下經濟。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你全面理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如果你對某個特定地區或規劃中的某個具體環節有更深入的興趣,我很樂意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