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四川 用好鄉村振興專項債 激活鄉村投資新動能
編者按:為落實《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按照《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等文件要求,引導社會資本服務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部面向全國啟動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典型案例征集遴選活動。四川省鄉村振興專項債、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等3個案例,作為第一批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典型。本刊對典型案例進行編發,供各地在深入推進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中參考借鑒。
近年來,四川省抓住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快速擴大的政策機遇期,探索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投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一定收益的農業農村公益類項目,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引入期限長、成本低的資金。目前,四川省已通過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募資143.23億元,累計支持120個農業農村領域重點項目。
高度重視 主動作為
四川省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專項債工作,主要領導多次組織研究,省農業農村廳作為專項債聯動協調機制的重要成員,推動將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納入專項債支持范圍,在全省專項債發行工作推進一盤棋的大局下,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專項債工作。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圍繞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布局,指導市縣超前謀劃儲備符合專項債發行要求的鄉村振興項目,率先于2018年發行了全國首單鄉村振興專項債——“2018年四川省瀘縣鄉村振興專項債券”。設立工作專班。為加快推進全省鄉村振興專項債工作,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工作專班,廳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廳領導任副組長,計劃投資財務處和相關職能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開展專項債工作推進情況定期調度、發債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督導等工作。找準支持項目。專項債支持的項目既要有公益性,也要有明確的收益。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建設、倉儲物流建設、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重大項目和試點,探索以農業土地整理、產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等收入為收益來源,并將高收益項目和低收益、無收益項目進行組合,以達到公益性項目融資和收益自求平衡。加強政策指導。為深化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對專項債認識,省農業農村廳多次舉辦推進工作會,邀請財政廳領導深入剖析政策要求,組織一線專家開展專題培訓,系統分析成功案例。
五步走開展項目管理 有效提升專項債工作效率
在聯動協調機制框架下,省農業農村廳主動在謀劃儲備項目上下功夫,積極加強與財政廳等單位溝通合作,形成五步走安排,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有效提升了專項債工作推進效率。
建立農業農村部門項目儲備機制。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深入研究梳理、聚焦關鍵環節、明確重點領域,對已納入農業農村部“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儲備庫等渠道的項目進行篩選,尋找符合發債要求、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并通過打捆集合形成精準支持、收益可覆蓋的儲備項目。
初審后納入專項債儲備庫管理。市縣根據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儲備項目,按照輕重緩急進一步組織論證、完善“一案兩書”(債券發行實施方案、法律意見書、財務評估報告)等前期工作,由財政部門會同農業農村、發改等部門進行初步審核,經本級政府審定后報送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發改委等,將項目納入財政專項債儲備庫管理。
評審后納入專項債備選庫管理。省財政廳聯合農業農村廳、發改委、人行、承銷團金融機構、發行場所等相關專家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符合發行條件的項目納入財政專項債備選庫管理。
確定發債項目及資金需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爭取財政廳分配到當地的債務限額,并向當地財政部門提出現階段亟需開展的備選庫入庫項目及金額建議。
發行后納入專項債執行庫管理。省財政廳組織債券發行,由相關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承銷,在公開市場發行。成功發行的專項債項目納入財政廳專項債執行庫管理。農業農村部門對于發行成功并納入執行庫管理的項目,按照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加強日常監管。
有效盤活農村資產,引入長期低成本資金
四川省從發行全國首單鄉村振興專項債以來,不斷探索創新,積極盤活農村資產,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活水,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利率基本在3%~4%之間),形成了三大發債融資模式。
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探索將土地收益作為項目主要收入來源的瀘縣鄉村振興專項債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交易收益償債,通過交易建設用地指標短期就能獲得收益,并且償債覆蓋率較高,適宜發行短期專項債。瀘縣鄉村振興一期項目總投資為30.31億元,申請專項債資金16.32億元。經測算,項目總收益達39.94億元,其中宅基地制度改革項目通過土地指標出讓收益為39.46億元(預計復墾后節余土地指標13153.29畝,每畝價值30萬元),覆蓋本息達2.45倍,結余資金將繼續用于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和專項債結合,有效盤活了閑置宅基地資源,新增宅基地退出4000畝,退出宅基地節余指標流轉3500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300畝,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37萬畝,穩妥解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益為主的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模式,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項目建成后可用于經營的農業設施租賃收入、農產品銷售收入、旅游收入、服務收入等作為主要收益來源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資金回籠相對時間較長、適宜發行長期債券。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園鄉村振興建設項目,聚焦泡菜產業推進一二三融合發展,總投資為5.86億元,申請專項債資金4億元。經測算,項目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可用于償還債券本息的資金為7.28億元,覆蓋本息達1.32倍。四川省已發行的鄉村振興專項債中,用于現代農業園區的資金超過40億元,大力支持了全省農業產業的發展。
將高標準農田、農業園區、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等打捆包裝,探索基于項目多元化綜合收益發行的井研現代農業建設模式,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通過新增耕地指標出讓收益、現代農業園區產業經營收入、數字農業園和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的服務性收入綜合形成項目收益。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既有短期就能見效的新增耕地指標出讓收益,又有長期經營產生的產業經營收入和服務性收入,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井研縣現代農業建設項目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糧油園區、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和農商互聯集配中心等,總投資5.22億元,申請專項債資金2.5億元。經測算,項目累計收益4.75億元,覆蓋本息達1.26倍,將于近期發行。目前,四川省已發行的鄉村振興專項債中,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債券資金超過了30億元,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入由1500元提高到3000元,實現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供稿)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